橙子法庭|一辆卡车,一对朋友,一场官司……
“法官,我们五年交情,没想到今天会坐在这里。”调解室里,陈某的这句话,道尽了友情的无奈与现实的残酷。一对昔日好友因合伙购车纠纷走进法院,曾经同甘共苦的兄弟情,在金钱面前面临着严峻考验。
从携手创业到分道扬镳
早年,陈某与谭某口头约定共同出资购买车辆,在内蒙古合伙从事运输业务,双方投资平摊利益均分。陈某将4.85万元投资款交给谭某,但因购车款实为14.2万元,其余款项均由谭某出资。合作期间,陈某还向谭某借款2万元,后偿还1万元。
初期运营良好,截至当年底盈利6万余元,双方按照约定的50%分红后,陈某提出退出,但因车辆尚未处置,双方未对该货车进行分割。谭某因无法安排驾驶,于次年将车辆以7万元出售。双方因车款分配产生争议,最终导致纠纷发生。
妙语点亮和解灯
调解中,承办法官敏锐地察觉到,这不仅仅是一起经济纠纷,更是友情危机的爆发。法官没有急于厘清账目,而是先从情感入手:“五年的交情,难道真要因为几千块钱对簿公堂?还记得你们当初一起创业时的互帮互助吗?那些同吃同住的艰苦岁月,难道都比不上今天的争执?”这番话让原本情绪对立的两人渐渐平静下来。
待双方情绪缓和后,法官才开始耐心梳理这笔“糊涂账”。他拿出纸笔,一笔一笔地计算:“购车款各7.1万,陈某已付4.85万,尚欠2.25万;车得7万,各应分3.5万,两项抵扣后,谭某还应该支付陈某1.25万元。双方是否认可?”双方认可后,谭某提出:“陈某曾经找我借款2万,已还1万,还欠1万,请求在本案中一并处理。”陈某表示同意。法官在调解过程中,每算一笔,都让双方确认,确保账目清晰透明。
在厘清基本账目后,法官又从法理角度进行阐释:“合伙终止应当进行清算。但合伙更讲诚信和协商。单方处置财产确实欠妥,但中途退出也要承担相应责任。”法官的话让双方都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钱能算清,情难计价。今天你们争的是卖车款,但失去的是五年的友情和信任。既然双方都有责任,就各让一步。友情比路费珍贵,不是吗?”法官的这句话,让两人陷入沉思。
破镜重圆续情谊
在法官入情入理的调解下,谭某最终同意支付陈某2500元,并不再追究车辆停运损失。陈某也认识到自己中途退出给合伙造成的困难,主动放弃了其他诉求。签字那一刻,两人的手再次握在一起,多年的友谊得以重续。
这场纠纷,没有输赢。有的只是司法温度下,两个老朋友的和解与释然。法官最后说道:“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温暖人心的艺术。今天你们找回的,远比金钱珍贵。”
阳光洒进调解室,照亮了这对老朋友的笑容。最好的“结案”,不仅是案结事了,更是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包容。这起看似普通的合伙纠纷,在法官情、理、法交融的巧妙调解下,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完美统一。司法为民,不仅体现在庄严的审判台上,更蕴含在这充满温情的调解艺术中。
一纸调解书,最终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的双赢局面。这起纠纷的圆满解决,是“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理念的生动实践。
未来,秭归法院将持续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多元化解,让法治精神和契约精神深入人心,努力让每一次调解都成为一堂生动的法治公开课,为营造诚信、和谐、友善的社会环境贡献司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