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成拳,共同缔造红色马营
1月10日,在水田坝乡马营村村委会的广场上,“乡风银行”积分兑换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现场的村民们一手提米一手拎油,笑容满面。
据悉,这场兑换活动是村民们经过民主评议,选出了“美丽庭院”“公益之星”“创业之星”“优秀‘两长八员’”等先进典型,以此兑换积分并存入“乡风银行”,这些积分可在村内的“文明超市”里兑换米面油等生活物资。
要问这“乡风银行”从何而来?
那得从马营村“五指成拳 共同缔造”的故事说起。
穿梭山林之间,登于云雾之上,展现在眼前的正是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试点村——革命老区马营村。站在山头眺望,村级公路上多了环境维护的志愿者,庭院中多了排忧解难的贴心人,堂屋中多了调解纠纷的勤务员,村民们都切身感受到了共同缔造给村里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新风貌。
“干群齐心协力,通过一心筑堡、一站解纷、一馆兴业、一会易俗、一行美园“五指成拳”,团结奋斗,共谋共建美好家园。看着村里的环境越变越美,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大家心里也是越来越高兴!”说起村里共同缔造带来的变化,马营村总支书记宋文芹滔滔不绝,难抑欣喜。
党建满天星,一心筑堡
“齐心协力的关键在于党建引领。”宋文芹介绍说,“秭归法院作为马营村的帮扶单位,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推出了‘满天星’党小组工作法,这为马营村强化党建引领,激励多方共同参与,打开了思路。”
天气干旱存在缺水隐患、环境卫生问题反复、问题解决不及时……面对村民们的关心事、烦心事,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党小组组长、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借助村落夜话和屋场会,围坐在一起,提建议,想办法,做分工,抓落实。
今年来,马营村抓住共同缔造试点机遇,借着筑堡工程的东风,从强化组织这个根本保障入手,推动形成“村党支部——村党小组——党员和村委会”三级构架管理链条,建立健全“干部联村、党员联户、党群连心”三联机制,8个党小组,87个党员中心户,主动担起责任,为村民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为构筑干群“连心桥”添砖加瓦。
一把党建“金钥匙”打开村落治理的“千把锁”。借助“红色堡垒”,实现政府由“独唱”变“领唱”,群众由“旁观者”变“参与者”,形成乡党委领导——村两委主导——法院协助——村民参与的共商共谋格局。
诉讼服务站,一站解纷
“自从有了诉讼服务站,有些小矛盾小纠纷的,也不急着要跑路去镇上甚至县里了,在家门口就能解决,还能问到想知道的法律知识,真正是让人安心。”谈起村委会旁的诉讼服务站,村民们无一不拍手称赞。
为推进人民法庭“嵌入式”参与共同缔造,让法治力量融入基层治理,2021年12月2日,马营村诉讼服务站正式揭牌成立。作为秭归法院建立的首个诉讼服务站以及宜昌市范围内设立在村里第一个基层诉讼服务站,集收案登记、法律咨询、诉调对接、法治宣传等功能为一体,为当地群众参与诉讼活动提供了便利的司法服务。
“人民法庭处在服务群众、解决纠纷第一线,是共同缔造的排头兵、生力军,要紧扣‘五共’理念,依托诉讼服务站,延伸司法触角,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法治环境的新期待。”秭归法院驻点法官易万云同志表示。
数据显示,自该诉讼服务站成立以来,该村无一例案件进入审判执行程序,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革命陈列馆,一馆兴业
“陈列馆虽不大,但我们仍然能从马营的历史沿革、红色沃土和峥嵘岁月中感受到那段热血澎湃的革命历史。”前来开展户外拓展的团队在马营苏区革命历史陈列馆中流连忘返。
革命陈列馆的建成,只是马营村发展红色旅游、助推产业振兴的一个缩影。“共同缔造中的一个关键点,就在于推动全村产业振兴,马营山清水秀,更有革命峥嵘岁月的加持,对推进文旅结合,发展红色旅游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秭归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骆伟多次在村落夜话中与村民交流道。
近年来,马营村立足“红色”,在秭归法院的思路点拨和大力支持下,以打造马营红色教育研学基地为抓手,充分挖掘村内红色资源,加强外界合作,改善基础设施。通过发展红色旅游,村两委积极构建“党支部+国有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全村已有150多户农户通过在橙谷公司务工,销售农副产品等方式创收增收,农户直接受益超过200万元。
“来这里拓展的团队越多,人气越旺,就越能产生产业的‘连锁反应’,采摘、农家乐、民宿等更有机会发展起来,更别说农副产品的销路了,大家的荷包就能越来越鼓!”村书记宋文芹对马营村的发展满怀期待。
红白理事会,一会易俗
“大家的事情,大家自己商量着办!”为充分调动村民们参与全村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村民当家做主的主人翁意识,马营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以移风易俗的红白事为小切口,推动村民参与村落管理大事务。
“既然有了理事会,咱村的乡规民约中有些内容可以商量着改改了。”“作为理事会的一员,我们会充分收集大家的意愿。”在马营村召开的共同缔造小组会议上,村民们对红白理事会的成立都表示赞同。
为收集村民们对村级事务的意见建议,红白理事会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联合法院帮扶人通过调研走访、村民座谈、板凳会等多种方式,广泛收集了村民关于全村包括但不限于移风易俗在内的28条意见,建立马营村“共同缔造”问题需求清单,切实提炼最大“公约数”诉求。
红白理事会的成立,成功让村民走上管理“C位”,“五共”理念也更加深入人心。
乡风银行,一行美园
“我们村儿也有银行啦?!”“别看银行里装的不是物质财富,那可是比物质财富更值钱的精神财富呢!”今年来,马营村抓住共同缔造的特点,在以往施行的“积分制”、“红蓝榜”基础上,探索建立乡风银行,旨在激发村民自治内生动力,有效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为了让乡风银行落细落实,弘扬社会正能量与家庭美德,提升全村文明建设水平,在村委会和红白理事会的共谋下,马营村制定了关于开展“优秀党员”“创业之星”“卫生之星”“好媳妇”等评选活动方案,细化评选标准,确保人人参与,并组建评议团队,对马营村村民进行评议打分,真正评选出事迹最突出、成绩最显著、群众最公认的先进典型,以此兑换积分,存入乡风银行,用于在“文明超市”兑换物资,以文明乡村建设助推真正实现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
“目前乡风银行的探索,对全村良好氛围的形成起了大作用,接下来我们将结合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健全完善,让村民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宋文芹在村小组长会议上说道。
“共同缔造的关键点在于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从群众关注的急事入手决策共谋,从群众身边的小事入手发展共建,从群众想办的实事入手建设共管,从群众关心的实事入手共评共享,推进共同缔造‘小举措’,才能换来村民幸福感‘大提升’。”秭归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骆伟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