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随笔丨“进淄赶烤”有感
要问近来谁是当下的顶流,那自然是淄博烧烤。
一座北方的工业城市,突然以烧烤闻名全国,用网友的话说,“五一”的淄博再现了清明上河图。淄博烧烤的出圈,体现的是一种创新、拼搏的精神,央视对淄博的评价:每一个出圈的背后,其实都有很多人在努力,只要做到真正的接地气,就一定会有人气,每一个“一夜成名”,其实都是厚积薄发。
淄博烧烤的突然爆火,追溯到十个月之前,山东大学有数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因新冠疫情被隔离到淄博方舱,这座城市的人们无微不至、倾其所有地照顾了这群大学生,于是这座城市与这群大学生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年春暖花开,这群大学生相约回到了这座城市,实现“双向奔赴”,你给我寒冬的温暖,我许你四月的春风。因疫情种下了善的因,于今时今日结下了甜的果,双方无不甘之如饴。如果故事到此结束,那无疑是一个落入俗套的报恩还愿的故事,但热情好客的山东人却让这个故事有了精彩的续集。一座约四百七十万人口的城市敞开胸怀,接待了八方游客,上下齐心,上演了一场感天动地的暖心大戏。于是淄博高居热门城市榜首,淄博市委书记成为被追捧的网红人物。
回味淄博现象,笔者认为,淄博在当下的环境下,能成为网红城市,原因有三。一是这群特殊的大学生报恩式的旅游,借助短视频和社交媒体的推介,产生了蝴蝶效应,而当地政府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打造了“淄博烧烤”品牌,赢得了全国各地游客的青睐。二是当地政府不遗余力,动员全体市民,万众一心,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三是山东人民刻在骨子里的那份淳朴善良、热情好客,山东人善待游客的故事不胜枚举。正如人民网上的一篇文章评论所说——始于味道、基于治理、成于口碑。
通过“淄博现象”,作为一名基层法院的法官,笔者也想到我们国家的各级法院亦正在为提高人民满意度而努力,不妨亦可借鉴淄博经验,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开拓新思路、抓住新机遇、实现新突破,新征程上必将有更多的“法院故事”脱颖而出。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不仅仅是案件办得公平公正,而更多的是我们每一名人民法官,真诚地俯下身子,耐心倾听,真心实意地为老百姓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让法条落下来时是有人情味的,有温度的,让老百姓的心中一想到我们法院人是温暖的,是体贴的,是他们想真心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