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 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橙子法庭|赡养费争议背后的“亲情约定”

时间: 2025-08-22 15:38 来源: 秭归县人民法院

一张诉状,牵动两代愁绪;一笔赡养费,看似寻常争执。当法官脚步踏出法庭,深入探寻,冰冷的数字背后,竟藏着一份滚烫的期盼。

这起案件,以一份承载特殊“约定”的调解书画上句号,解了“法结”,更暖了“心结”。

困住的亲情?

二级视力残疾的老颜因生活所需,将已成家立业的儿女诉至我院,要求二人定期支付一笔赡养费。

案件审理过程中,颜某的子女均当庭陈述了各自家庭面临的经济困境,明确表示难以承担母亲提出的赡养费数额。

面对子女的困难陈述,颜某态度坚决,坚持其诉讼请求,拒绝降低赡养费标准。

赡养费数额,如一道冰墙,阻隔了亲情交流,案件陷入常见困局。

迷雾深处的真相

面对僵持,承办法官未囿于法庭。深入老颜生活的村落走访后,法官有了关键发现:老人虽患二级视力残疾,但享有低保、残疾人补贴、退休养老保险、地利补贴等多项政策,年收入稳定在9000余元。经济上,老颜并无燃眉之急。

这发现让法官深思:若非为钱,老人执意诉讼的深意何在?那强硬的诉求下,是否涌动着未被听见的心声?

“我想他们”到“亲情约定”

带着关切,法官再次与老颜促膝长谈。耐心倾听融化了老人的心防。终于,一句哽咽道破所有:“法官,我不是图那几个钱……我是想他们啊!”

冰冷的诉状背后,是一位母亲深埋的孤独与思念。起诉要钱,竟是她唯一能想到的、唤起子女关注、将他们“拉回”身边的无奈之举。她渴望的,是儿女的关心问候、节日的团圆、生日的温暖。

这句心声,瞬间照亮了调解方向。法官既体谅子女现实困难,更严肃指出:赡养之责,物质供给是基础,而精神的慰藉与陪伴,方为“孝”之灵魂。

“老颜不缺钱,她缺的是你们的关心啊!”法官的话语直抵人心。

在温情的调解下,僵局终被打破。双方达成突破常规的协议:子女支付适量赡养费,而协议中最具分量、也最暖心的条款,是将“每年逢年过节及老颜生日,子女需对老颜多关心问候”郑重写入具有法律效力的调解书。

这份独特的“亲情约定”,成为修复裂痕、重连血脉的温暖契约。

 

当调解书落定,老颜眼中闪烁的,是久违的期待。

这纸凝结司法智慧的文书,生动诠释了赡养的真谛:物质是基础,精神的陪伴与慰藉,才是父母心底最深的渴盼。

这起案件是秭归法院九畹溪人民法庭行司法为民、实质化解纠纷的缩影。它彰显了法律的温度——能穿透表象,倾听人心最真实的声音;司法的力量——不仅定分止争,更守护至真亲情,照亮归家的心路。守护万家灯火的温暖,正是司法不变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