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 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橙子法庭|橙园风波→当场付清!这场调解太“硬核”

时间: 2025-09-11 11:43 来源: 秭归县人民法院

金秋时节,橘香满园。近日,秭归县人民法院归州法庭成功调解了一起涉橙相关的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通过法官一次次的调解和释法说理,不仅化解了案件的纠纷矛盾,更是修复了濒临破碎的同村邻里之情。

丰收背橘,意外猝然发生
    秭归柑橘丰收时节之时,同组村民王某雇请李某,将采摘柑橘从柑橘园背至山下公路,口头约定日薪300元。然而在一次劳作过程中意外悄然而至,李某身背沉重的柑橘行走了约300米后,不慎摔倒,当即感到胸部、腰背部剧痛难忍前往医院就诊。后经医生诊断,此次的意外事故造成李某胸椎骨折和胸部脊髓水肿,需入院治疗

协议虽签,赔偿再生波澜
    李某首次治疗结束后,双方在当地村委会和基层调解组织的调解下,自愿达成了一个调解方案签订了调解协议王某按约也支付了部分款项。然而,后续李某突然伤情加重,不得不再次入院治疗,并产生了新的医疗费用。双方矛盾再次爆发,李某认为,所有损失均因本次劳务受伤所致,王某都应予赔偿。而王某则认为双方之前达成协议,自己履行,后续费用不应再由其承担。李某伤情的反复从而引发了新的纠纷,较为缓和的邻里关系再次降至冰点。

调解化干戈,当场履行息纷争

案件进入诉讼程序,承办法官并未简单判决,翻阅案卷后,法官心里有了底:一纸判决容易,但心结打不开,乡亲们往后几十年还怎么相处?这事儿,得调!调解伊始法官并未让双方直接交锋,而是巧妙控制节奏,采取“先分后合”的策略。他先让双方充分陈述,自己耐心倾听、梳理,精准抓住了核心诉求与顾虑。待情绪稍缓,法官用一番接地气的话打破僵局。他看向王某,语气恳切却不容置疑:老王,事情一码归一码。老李是在为你干活时受的伤,这是改变不了的事实。咱们乡里乡亲的,讲的就是一个字和字。之前那份协议覆盖不了新情况,咱们就得认这个理,把后续的麻烦彻底解决掉,你说是不是?紧接着,他又对李某说,话语中充满理解与引导:老李,你的痛苦和损失我们都看在眼里。但咱们解决问题的前提是互谅互让,法律支持的是合理诉求。咱们的目标是拿到补偿重新开始生活,而不是陷入无休止的争执,对吗?

法官的话,既申明了法律责任,又唤醒了乡土情谊,让双方陷入沉思。看到火候已到,法官立即邀请村委会干部和双方家属加入,组建多元调解团,共同发力。

最终,在法官释法明理,村委会及家属沟通劝解下,双方互谅互让,重拾情谊,达成一致:由被告当庭一次性支付原告赔偿款5500元,所有纠纷就此了结,互不追究。被告当场将款项支付完毕,双方握手言和,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背橘工一案虽已结案,但其带来的启示深远。它提醒我们,无论是雇人干活的乡亲,还是出力赚钱的乡邻,口头约定之外,更需明确风险和责任。劳务付出值得尊重,合法权益更需保护。而司法,在厘清是非、定分止争的同时,更需找到一个理与情之间的平衡点,以法律框架为底线,情理的温暖填充其中,致力于守护那份质朴的乡邻情谊,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