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法丨“00后”主播解约遭索赔,法院:谨慎签约 理性追梦
借助短视频、直播平台发展的东风
因专业门槛低、收入多元化等特点
网络主播正成为更多人的职业优先选择
截至2023年12月
职业主播数量已达1508万人
同时,网络主播与经济公司之间的
合同纠纷也日益增多
案情简介
近日,秭归县人民法院立案庭调解了一起合同纠纷。00后小李与某传媒公司经过沟通达成合作意向,约定合作期间公司为小李进行互联网直播提供平台支持等运营服务,利用公司享有的资源对小李进行人气打造、人气提升。小李确认在直播平台活动所产生的全部收益是双方全力合作所产生的。同时当小李的直播满足公司要求的直播条件时,公司向小李支付一定工资。
11月5日,小李到该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并开始网络直播工作,成为聊天主播。当晚,该公司依小李申请提前预支一个月工资。三天后,小李提出不再工作,公司多次与其沟通无果;后公司通过合法方式,从小李处收回3000元预付资金。公司认为小李单方违约且态度恶劣,遂诉至法院要求其支付违约金6000元。
承办法官经与当事人沟通发现存在调解的空间,征求双方的同意后,开展了调解工作。承办法官耐心释法明理,兼顾人文关怀和保护商主体合法权益的两方面,既劝说公司对刚出校园的年轻人需有更多的宽容与包涵;也告诫小李作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要为自己的法律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法官的倾心调解下,双方自愿达成一致协议,约定小李赔偿公司1000元。
法官提醒
网络主播与公司签订合同前,请做到三问:
一、真的理解合同内容吗?
出于便捷、高效等考虑,公司与主播之间的合同文本大多是公司提供的格式文本,主播要仔细阅读合同,对涉及到自身利益安排的条款要尽量询问工作人员,切忌自我解读导致误解。对于明显不利自己权益的内容要向公司指出,争取变更。
二、真的明确违约责任吗?
“违约责任”“违约责任”“违约责任”,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一定要清楚违约条款的具体细节,履行到合理审慎的审查义务,对明显超出自身承受能力的违约责任,要慎之又慎,切莫轻易签署合同。
三、真的把常见的问题问清楚了吗?
签署合同时,要提前在线上线下搜集查阅相关资料,警醒自己别人“踩过的坑”,收集他人指出的重点关注事项,做到心中有数。在与公司沟通交流时,将自己的顾虑及时说出,考量公司处理措施是否符合自己的核心利益,及时止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