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丨网络直播欠货款 联动执行当场清
近日,随着被执行人桑某将拖欠的8万余元货款及执行费一次性支付完毕,一起因网络直播带货引发的买卖合同纠纷执行案件被圆满执结。
该案的成功解决,是秭归法院深化执行联动机制、精准破解“人难找”顽疾、有效兑现企业胜诉权益、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
联动聚力:锁定“失踪”被执行人
本案源于2024年初的一次网络直播带货合作。某农产品公司(甲公司)与桑某达成口头协议,由甲公司供应脐橙,桑某负责线上销售并支付货款。然而,在甲公司依约供货后,桑某仅支付了部分款项,其余8万余元货款拖欠未付。多次催索无果,甲公司于2024年9月诉至法院。法院依法缺席审理后,判决桑某支付所欠货款。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考虑到涉及本地中小微企业经营权益,且属于网络直播带货新业态衍生的典型纠纷,秭归法院将其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纾困解难的典型案例重点推进。然而,执行伊始便遭遇“寻人难”——被执行人桑某系外地人,在诉讼和执行阶段均“下落不明”、音讯全无。
面对僵局,执行干警果断启动执行联动机制。依托今年6月法院与公安局共同制定的《关于建立联动工作机制方案(试行)》,执行干警通过高效的联动协查,在当地基层组织的协助配合下 ,克服异地执行困难,最终于6月18日晚成功找到异地的桑某并依法传唤至法院。
智慧亮剑:铁证撕破谎言 兑现胜诉权益
面对法院,桑某起初态度消极,对执行文书置若罔闻,并声称因直播亏损严重、无收入来源,名下仅有一辆面包车,居住房屋为妻子婚前购买,可以先凑4万元,余款需长期分期支付。
而甲公司则反映自身经营困难,无法再接受桑某的分期方案,要求当日至少支付5万元。桑某仍以筹款困难、需还贷为由推诿。
执行干警凭借丰富经验,察觉桑某所述与其收入状况存在矛盾。为查明真相,干警依法迅速核查桑某名下微信账户流水。铁证随之浮现:自本案判决生效以来,桑某微信账户月均流水超过5万元,尤其在2024年11月,单月流水高达20万元。
面对无可辩驳的证据,执行干警对桑某警告道:“若完全具备一次性履行能力,却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行为,情节严重的话,依法可采取罚款、拘留直至追究刑事责任等强制措施。”
在强大的法律威慑和执行干警的释法明理下,桑某认识到规避执行的严重后果,最终将8万余元货款及执行费全部凑齐,困扰甲公司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迅速解决。
本案通过与公安机关、金融机构等部门建立的高效联动机制,有效破解了执行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秭归法院将持续聚焦企业司法需求,不断拓展和深化执行联动范围与力度,创新执行方法,以强有力的执行兑现胜诉权益,为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更加优质的司法服务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