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动态丨谭师傅的“三把刷子”
“师傅,快,当事人给您送锦旗来了!”
“哪个案子?”他抬起头问我。
从堆积成山的卷宗缝隙里望过去,他眉头微皱,厚厚的眼镜片下,眼神有些忽闪。
“就咱们冒雨去蹲的那个,八年的案子!”我敞开嗓门,企图将他的注意力从成山的卷宗里拉出来。
说起这案子,师傅和我确实花了大力气。2023年,当事人就在咱们院申请了强制执行,当时仅执行到2000余元,因查实对方确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只好依法终本。
案件终本,可师傅追寻线索的脚步并未终止。
时隔几年,见被执行人仍未主动还款,师傅和我再次主动出击,通过多方调查,发现被执行人在宜都市某餐饮店打工。经冒雨蹲守,终于将剩余案款16823元一次性执行到位。为此,当事人专程从宜昌城区赶来,只为给师傅送上这面锦旗。
拿到锦旗的我,心情很是激动,不禁回想起和师傅这一路走来的不易。
自打进入秭归法院,我就被分到师傅所在部门,后来即便从审判岗位到了执行岗位,我和师傅也没分开过一天。同事们都说我俩是绝佳搭档,但对我来说,除了搭档,他更是师傅、是兄长。
他耐心细致的办案态度和雷厉风行的办案作风,让我时常跟我的同事们“炫耀”——“我的师傅是有着‘三把刷子’的师傅!”
“尽量在约见当事人之前多想一点,多预判一些情况,这样办案过程就能更顺利一点、更稳当一些。”
——他的第一把刷子是“稳”。
每一个案件拿到手后,他都会要求第一时间对被执行人所有账户进行查询、查控,同时对房产、车辆、网格、保险等信息进行全面查询。对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调查做到全面掌握,并在办案过程中,根据案件需求适时对被执行人配偶、公司等财产再次进行调查,真正做到穷尽一切措施全面掌握被执行人财产线索,最后综合分析被执行人履行能力,做到案件信息全面掌握,办案进度全面掌控。
“只有仔细把涉案信息都摸透搞准,查人找物才能更快速、更准确。”
——他的第二把刷子是“准”。
师傅的办案习惯是对每一个案件当事人的居住、工作、生活情况都进行详细调查,在执行笔录中对被执行人家庭成员信息、个人财产状况都要进行详细询问,并严格要求我应记尽记,便于在恢复执行时准确、精准地查控被执行人。
每一次出门办案前,他都会通过诉讼档案查阅、申请人提供、案外人协助等方式,对被执行人居住信息进行详细调查,并嘱咐我一定要提前准备好介绍信、调查函、协助执行文书等有可能用到的相关手续,力争每次出差都能有所“收获”。
“出门之前多做一些准备工作,出门后就可以少一些波折。”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023年至今,师傅经手的外地案件,基本都能顺利查找到被执行人,甚至大部分案件都能得到当场执结。
“要增强当事人对法院的信任,咱们除了穷尽执行手段,尽最大的努力为当事人实现权益,别无他法”。
——师傅的第三把刷子是“狠”。
执行工作繁琐而艰巨,除少部分被执行人能够主动配合、自觉履行外,大部分被执行人都因逃避执行导致查找困难,更有的案件即使找到人也不愿意主动履行。
但师傅总能因案施策,对有履行能力或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快速处理,及时通过自觉履行、司法扣划等手段迅速结案;对有履行能力但不主动配合的被执行人,依法对其采取强制措施,对转移、藏匿的房产、车辆等财产依法果断控制;对经济困难符合救助条件的相关执行案件,第一时间通过司法救助等渠道争取救助资源,这样又快、又准、又狠的连招是师傅的制胜法宝。
“只有执行款到位的多一点,当事人对法院的信任才会多一点”。师傅总是这样,用最直白的话教给我作为一名执行干警最本质的道理。
谭师傅的“三把刷子”,是我最宝贵的“武林秘籍”。即便还没能融会贯通,但我相信总有一天,我将用师傅教的“三把刷子”在为民司法的宏伟蓝图里添上属于我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