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 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法院文化 > 文化活动

“公正”卫士

——记全国法院审判监督工作先进个人姜学龙

时间: 2012-11-14 11:11

   参加工作17年,他扎根基层工作13年;明知当法官难,当审监法官更难,他却鼓足勇气、知难而进;他五年纠正错误案件34件,办理各类案件150余件,无一发还重审或改判……他说,无悔青春!无怨选择!无愧“公正”!

   他就是先后六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多次被评为县级优秀工作者,2003年荣立三等功,被同行誉为“公正”卫士的全国法院审判监督工作先进个人秭归县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庭长姜学龙。

   “条件艰苦磨砺我的意志,工作繁重锻炼我的能力。”参加工作17年,他扎根基层工作13年。他说,无悔青春!

   姜学龙把最美丽的青春献给了神圣的法官事业。1988年,他踏着青春的脚步进入秭归县人民法院。屈指算来,已工作了17个春秋。17年的法官生涯,正是他经历从无知到有知、从外行到内行、从干警到骨干的“涅槃”过程。

进入法院前,他只是一名高中毕业生,对法律涉猎甚少,对司法工作更是一无所知。踏进法院的大门,他就立志做一名优秀法官、人民群众满意的法官。从此,他开始孜孜不倦地学习,向书本学习、向老同志学习、向实践学习。他先后自学完成了法律专科及本科专业,头脑里的法律专业知识日渐充实起来,自身的工作水平也日渐提高。

   他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总结中不断提高自己。工作之余,他常常一头扎进书本之中,将近期的工作情况对照书本进行总结、反思,实现“学以致用”、“用中提高”的目标。

   在基层人民法庭,他一干就是13年。13年来,他不知走过多少山路,做过多少调解,办过多少要案。13年里,他在基层法庭从一名普普通通的书记员开始做起,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法庭庭长。他自己说这13年是他面对困难最多、压力最大,但也是进步最快的13年。

   有人问他:你在基层工作的13年,条件那么艰苦,工作那么繁重,你是怎样挺过来的?他说:“条件艰苦磨砺我的意志,工作繁重锻炼我的能力。正是这种心态,让我很快走过了13年。现在回想起来,我把最美丽的青春献给了神圣的法官事业。”

   面对过去的13年,他说,他无悔青春!  

   “审监,是维护司法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明知当法官难当审监法官更难,但他还是鼓足勇气,知难而进。他说,无怨选择!

   2000年9月,姜学龙走上秭归县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庭长的岗位。面对院党组的信任和殷切的期望,他深知担任庭长不只是荣誉,更是责任。

   在他上任后主持召开的第一个庭务会上,他语重心长地对同事们讲到:“审监工作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司法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保护好当事人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最后一道关口。做好审监工作既是对当事人负责,更是对党、对法律负责。审监工作,是一项光荣而神圣的事业。”

   肖扬院长强调:“审判监督的法官是监督法官的法官,是监督办案的法官,水平应该最高,自律性应该最强。”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审监工作的需要,他自我加压,勤奋学习刑事、民事、行政各类案件的审理业务。同事们看到他这股认真劲儿有些不解,他笑着解释说“我还是一名新兵呢!”

   他知道,业务素质对于一名法官来讲十分重要,但政治素质显得更为重要。为了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他自觉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坚持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审判工作,工作中努力做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他深知,当法官难,当审监法官更难。但他鼓足勇气,知难而进。他担任审判监督庭庭长期间,正是全国法院审判监督工作全面改革的关键时期。为了能使秭归法院的审判监督改革工作跻身同行前列,他与同事积极探索申诉复查听证及再审案件审判方式改革;为了让再审立案规范化,他起草制定了再审案件立案办法;为了确保法院裁判文书既判力和依法纠错的有机统一,使再审案件审理程序及改判标准有章可循,他依据三大诉讼法及审监改革会议精神的相关规定,负责起草制定了再审案件审理办法……这些办法和规定的出台,使申诉案件的复查工作、再审案件的审理操作性更强、透明度更高。

   根据法院党组的工作安排,审判监督庭除通过办理申诉复查案件及再审案件对案件从法律程序上实施监督以外,还担负着对全院所有案件的质量进行检查和监督的任务及职责。

   为了当好案件质检员,确保案件质量的事后监督和事中监督有机统一,使监督真正落到实处,他带领同事们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构建了“查、听、改、究”的案件质量监督体系。

   “查”——即对案件逐案评查。为使案件质量评查科学化、具体化、标准化,庭内起草制定了案件质量评查标准,确定了案件质量等次及相应条件,将案件评查情况逐案输入微机建档,为及时掌握、了解全院案件质量状况奠定了基础。“听”——即通过旁听案件庭审来实施对案件庭审质量的监督。以往,该院只实行了案件质量评查制度,这种监督只是通过审阅诉讼卷宗来对案件质量作出好坏的评判,但审判员驾驭庭审能力如何、诉讼中是否确保了诉讼当事人诉讼权利的行使等问题无法通过案件材料反应出来,旁听案件庭审弥补了这些不足。“改”——即通过案件质量评查及庭审质量的考核,对案件质量所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整改或纠正。“究”——即认真搞好案件质量的责任追究,做到每季度对案件质量进行通报,年终对不合格案件进行确认和追究。

   案件质量监督体系分明是“往自己头上扣紧箍咒”。是啊,管理规范了,但审判监督庭干警建档、旁听等工作任务明显加重。“为守住司法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这样累着值!”姜学龙说,案件质量监督体系建立实施后,全院案件质量明显提高,法官用实际行动刷新了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手摸头顶上的“天平”,他说,他无怨担任“监督法官的法官”的选择!

   “决不能失信于人民,失信于党委、人大。”五年来,他纠正错误案件34件,办理各类案件150余件,无一发还重审或改判。他说,无愧“公正”!

   作为一名法院中层干部、一名业务庭庭长,姜学龙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工作中,他始终做到身先士卒,带头办理大案、难案、要案。进入审判监督庭后,面临工作任务重,审判力量相对不足的工作局面,他主动承担起该庭所有再审案件的审理工作。五年来,他共审理各类案件150余件,是该庭办理案件最多的法官。

   为了使各项工作按时按质完成,他不知多少个星期天没有休息,不知多少个夜晚加班加点。2004年10月,法院组织全院干警进行体检,体检中发现他有不明原因尿血,多次检查均未结果,医生要求他住院观察,但考虑到住院后将给庭内工作带来影响,他坚持带病工作。

   姜学龙知道,案件质量是审判工作的生命线。他更知道,审监工作是确保司法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工作中,他不忘强化质量意识,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认认真真办理每起案件,确保案件实体处理正确、审理程序合法。五年来,他办理各类案件150余件,无一件案件发还重审或改判。

   “人民法官为人民,人民满意是我们工作的最终目标。”这是姜学龙的口头禅。他还说:“别看再审案件的当事人对法院裁判不服,对立情绪严重,只要我们工作细心、耐心、实事求是,大多数当事人是明是非、懂道理的。”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02年11月,他承办了一件申诉复查案件,通过对案件的复查,他发现申诉人并不是对法院裁判不服,主要是因案件执行时,他要求承办法官将账给他算清楚,遭到拒绝后,导致其不满而来申诉。针对这一情况,姜学龙将双方当事人通知到庭后,邀请原承办法官参加,将执行款项重新进行结算,并使该案得以执行,申诉人拿到执行款后,连声说“姜法官是个好人,你对人民群众好,没有欺负我们,这样解决我服”,并主动撤回了申诉。五年来,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66件案件当事人主动息诉,接受法院裁判。

作为一名审监法官,难免要得罪人,引起当事人的不满。2001年,姜学龙承办了一起再审案件,一当事人担心案件得不到改判,坐到办公室里不走,威胁他说:“如果你不改判,你走到哪,我跟到哪,找你不依。”面对威胁的话语,姜学龙斩钉截铁地回答:“我们审理案件只忠于事实,忠于法律,依法该改判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判的坚决不改。”听到这掷地有声的答复,该当事人低下了头,不再言语。审监法官不仅可能得罪当事人,也有可能因为改判案件得罪案件承办人,有些好心的同事劝他搞工作不要过于认真,要悠着点,不要因工作得罪人,得罪人多了,没什么好处。面对同事的劝导,他淡然笑道:“按你说的,别人办错了,我也跟着错,如果都这样错下去,公理何在?法律公正何在?”五年来,他共纠正存在错误的案件38件,深受人民群众好评。

   作为一名法官,工作中常常面临着权、情、钱的压力和挑战,为了防止天平倾斜,他严于自律,坚持做到说情不允、吃请不到、送礼不要。2002年,他承办了一件刑事再审案件,被告人周某为了达到为其子减刑的目的,向其送去4000元现金。面对金钱的诱惑,他毫不动心,而是严肃地对周某说:“你儿子的案件,你要相信法院会实事求是地办理,你向我送钱是违法的,你把钱拿走。”但固执的周某丢下钱就走,姜学龙将周某送钱的事情及时向院长进行了报告,将钱交到庭内内勤进行登记。该案审结后,将钱退还给了周某。当周某接到给儿子减刑的再审判决书及所退还的现金时,激动得不能言语。

   也正是因为他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庭内人员少、工作任务重的情况下,全庭人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克难奋进、忘我工作,审判监督庭每年都出色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受到法院党组及上级法院的好评和肯定。

   面对取得的可喜成绩,他说,他无愧“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