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 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橙子法庭|先行调解巧解金融借款纠纷“连环扣”

时间: 2025-10-16 09:26 来源: 秭归县人民法院

三起案件,同一被告,一笔沉甸甸的金融借款纠纷,是简单地一判了之,还是寻求一个更具温度的解决方案?

就在近日,秭归法院刚刚召开先行调解统筹推进会,强调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而王某、周某与农商行的这三起纠纷,正是这一工作机制的及时运用与生动印证。我院通过“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的组合拳,成功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精准把脉,变“对簿公堂”为“调解先行”

案件进入法院后,承办法官并未立即排期开庭,而是细致梳理案情,发现这三起纠纷同根同源:王某与周某为创业开厂向银行借款,后因经营不善导致违约。“判决能定分,但调解更能止争。我们的目标不是简单‘切蛋糕’,而是想办法帮他们‘把蛋糕做大’。” 承办法官的这句话,道出了选择调解先行的初衷。这正是对院里推进会精神的直接贯彻,法院果断将案件委派给当地人民调解委员会,一场旨在从根本上化解矛盾的先行调解就此展开。

 

情理法交融,破“债务坚冰”筑“信任之桥”

调解之初,双方立场悬殊。银行方强调金融债权必须保障,坚持本息全额收回;而王某和周某则面露难色,陈述经营之困,恳求宽限时日。谈判一度陷入僵局。

关键时刻,法官与调解员协同发力,引导双方换位思考。法官向银行方分析,“法律的刚性在于守住底线,而调解的柔性在于创造空间。化解纠纷有时需要‘放水养鱼’,寻求再生之道,这比争个‘鱼死网破’更有利于长远利益的实现。” 这番点睛之语点醒了各方。

最终,银行方表示理解,同意给予宽限期并制定可行的分期还款计划;王某和周某也郑重承诺将积极筹措资金,按照约定时间偿还借款。一道坚冰,在情理法的共同温暖下逐渐消融。

 

司法确认,为“纸上协议”装上“法律牙齿”

调解成功达成协议后,为了彻底打消银行对于协议执行力的顾虑,也为了帮助王某和周某避免诉讼记录带来的信用影响,法院迅速启动了司法确认程序。

承办法官强调,“司法确认不是简单地‘盖个章’,而是为这份互谅互让的协议装上‘法律牙齿’。” 经审查,法院为调解协议出具了民事裁定书,随后原告方对民初案件申请撤诉。这起纠纷最终以“零诉讼费、零判决、零对抗”的方式高效、平和地画上句号,充分展现了先行调解机制“程序简、效率高、效果佳”的独特优势。

    从立案到委派调解,从达成协议到司法确认,秭归法院通过这“三案一体”的成功化解,不仅是前端治理的生动样本,更是对近期先行调解工作部署的一次成功实践。它生动表明,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通过司法的引导与赋能,能够真正引导各方走出困境,实现互利共赢,让司法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