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 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法庭动态|祖孙因补助金对簿公堂?法庭调解“缝合”亲情

时间: 2025-02-26 15:34 来源: 秭归县人民法院

公堂可分共有物,

算盘难算亲情恩。

一纸诉状为财产,

亲情未尽法可温。

 

七旬老人为何将一手带大的亲孙女告上法庭?究竟是什么样的纠纷让祖孙两人对簿公堂?近日,秭归法院归州人民法庭成功化解了一起代际共有物分割纠纷。

一场意外的亲情裂痕

2023年,李某因工伤骤然离世,其所在单位依法向李某支付一次性工亡补助金98万余元,李某的母亲蒋某与李某的女儿小李因分配比例问题始终无法达成一致意见。

蒋某认为自己晚年丧子,年事已高,身体抱恙,无劳动能力,应考虑多分;而小李则认为自己尚未成年,自父母离婚后长期跟随父亲生活,对父亲依赖程度更大,应予多分。双方多次协商未果,无奈之下蒋某将小李诉至法院,请求依法判处。

三次调解的法情理交融

案件受理后,法庭干警第一时间与双方见面,在了解事实中发现,祖孙如此对薄公堂,背后还有埋藏多年的情感纠葛。

法官意识到如果简单处理该纠纷可能会加剧亲情矛盾,为此在厘清法律关系后,法官决定以“情法并重”为原则进行“背对背调解”。

法官首先上门单独会见了行动不便的奶奶,接着线上联系了在外地的孙女,分别从伦理亲情、家庭责任、未来赡养等角度引导双方换位思考,明确告知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性质不属于遗产范畴,分配时应综合考虑家属经济情况、共同生活紧密程度、经济依赖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双方情绪有所缓和。

为彻底化解纠纷,法官带队前往宜昌市人社局咨询了补助金的支付标准、数额及手续办理等事项,减轻双方当事人的后顾之忧。

双方解开利益与情感的双重结

经过多次沟通,蒋某向法官说出了心里话,诉至法院实属无奈,孙女是一手带大的,当然很心疼孙女失去爸爸,但自己病痛缠身,日后养老送终问题也要自己考虑,因此不得不早做打算。

最终蒋某与小李在法院主持下达成调解,由蒋某享有李某死后一次性工亡补助金45%的份额,小李享有55%的份额。调解结束,小李对法官说自己从小和父亲、奶奶一起生活,如今父亲去世,也会替父亲尽孝,孝顺奶奶。原本剑拔弩张的代际对立,在共同追溯的生命印记中悄然消融。同时法庭也及时跟进履行进度,截至目前,案款已全部支付完毕。

法官提醒

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及丧葬补助金不纳入遗产继承范畴,其性质为对死者近亲属的精神抚慰和经济补偿,依法应由死者配偶、子女、父母作为法定受益人共有。在具体分配时,应综合考量各家庭成员的经济状况、生活依赖程度及情感纽带等因素,以实现公平合理的结果。

本案作为典型的代际共有物分割纠纷,在处理中坚持“调解优先、保障弱者、维护亲情”的原则,体现了法律刚性和人性温度的双向奔赴。家事纠纷的解决不仅要“分清是非”,更要“守护人心”。当法律条文遇见亲情密码,唯有以情为媒、以法为纲,才能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