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 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橙子法庭|老友翻脸?法官解“柑桔结”!

时间: 2025-08-08 15:29 来源: 秭归县人民法院

图片1.png

一笔源于二十多年前的合伙旧账,让曾经的创业伙伴反目成仇。

面对僵局,法官没有一判了之,而是用心用情释法理、融坚冰,最终促成双方握手言和、当场履行。

旧账翻新怨 对簿公堂前

1998年,周某、万某、梅某合伙承包某村150亩柑桔场,各管50亩。多年后,因承包费纠纷,该村村委会起诉了承包合伙人之一的周某。

案件经一审、二审,法院最终判决周某需支付承包费8万余元,折抵其打蜡厂补偿款后,实际还需支付7.2万元。

周某深感不公:柑桔场是三人共同承包经营,费用理应共同承担。

于是,他转身找到了昔日伙伴万某,起诉要求其分担2.4万元。昔日好友瞬间站成对立面,调解难度陡增。

法理融坚冰 旧谊唤初心

承办法官深知,判决易断责任,难解心结。

“案结事了,更要人和!”法官决心啃下硬骨头。调解过程中,法官坚持聚焦核心,以情法理融化双方之间的坚冰。

万某委屈:“上次告村委会,他根本没叫我!现在输了找我?”

“老万,理解你。但你们是合伙人,签了协议就得共担风险。承包费是合伙债务,村委会有权找你们仨任何一人要钱。”

“老周垫付后享有追偿权,依法有权找你分摊。前诉未参与,不等于责任免除!”法官直指关键,透彻释法,让万某看清法律依据。

见法理入心,法官继续温情引导。

“老周、老万,还记得98年吗?你们一起签协议,扛锄头开垦150亩柑桔场。烈日挥汗,风雨共担,那份同甘共苦的情谊,真被这2万多块抹掉?”话语触动心底记忆,两人紧绷神情悄然松动。

谐音寓新生 握手泯恩仇

“责任已明,情谊犹在。僵持对抗,两败俱伤;互谅互让,才是出路!”法官点明利害,引导双方寻找平衡点。

“数额是死的,情谊是活的。各退一步,找个好彩头的数,彻底翻篇?”

在法官耐心细致调解下,双方终达成共识:万某当场支付周某18888元!

转账成功的提示音刚落,万某主动伸手,周某紧紧相握。

从怒目相视到握手言和,双方矛盾在法官倾注法理情的调解下圆满落幕。

“此案启示我们,化解纠纷,功夫在判外。不能满足于法律是非,更要深挖根源:把法讲透,让当事人明白;用情沟通,唤醒被尘封的情谊。找准法理情结合点,方达案结事了人和。”承办法官总结道。

未来,秭归法院将继续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法律为基,以智慧与情怀为翼,通过实质化解纠纷于基层萌芽,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让群众感受司法公正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