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纠纷,1次化解
仲夏时节,万物丰茂。郭家坝法庭一行四名干警顶着炎炎烈日从归州启程出发,过江后沿着乡间小径,爬过一段上坡,是一排鳞次栉比、白墙黛瓦的民居,继续前行,终于到达楚王井村委会。
今天巡回审理的是一起先后多次诉讼的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分割纠纷。吴某与许某原系夫妻关系。2001年结婚后,吴某将户口迁至楚王井村委会,与许某及其家人共同居住生活。2020年6月,因感情不和协议离婚。离婚时双方未对家庭承包土地经营权进行分割。吴某虽享有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但案涉土地自1984年由许某父亲种植柑橘树并经营管理至今。为土地经营权份额的分割、地上柑橘树处置及补偿问题双方意见分歧,婚姻、抚养等家庭矛盾交叠,调解工作一度举步维艰。
“我只要我名下的土地,柑橘树你们全部都挖走!”吴某说道。
“土地是我的,你想种我的地?门儿都没有!”许某父亲愤愤然。
“不分地也行,补偿10万!”
“10万?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第一次开庭时,双方便发生激烈的言辞冲突。通过庭审调查,案件事实已然明晰,但对经营权依法进行分割,作出裁判结果,对法官来说虽易。然而径行判决,并不能化解双方矛盾,还为后续执行工作埋下隐患,激化矛盾。
时间久、矛盾深,面对这样一起土地纠纷。庭后,法官分别与原、被告多次沟通,阐明利害关系,并协调村干部做调解工作,但双方各执己见、互不退让,收效甚微。
为妥善化解纠纷,法官决定进村调解,提前调查案涉地块实际情况,提出多种调解方案。认真梳理前期调解工作,揣摩原、被告真实立场思考如何确定补偿数额既合情理,又让双方易于接受,思忖着调解思路与切入点,做好调解前准备工作。
上午9时,在楚王井村委会,法庭干警从情、理、法入手分别对许某父女、吴某进行释法说理,村干部协助做情绪疏导。从当下利弊到长远考量,耐心阐释,从确定放弃经营权补偿方案,到补偿数额和履行期限的商定,像一场耗费时力的拉剧战,考验着干警的耐心与毅力。
历时五个多小时,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多方努力下,分歧渐渐缩小,最终达成了一致调解意见,吴某自愿放弃分割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由许某一次性支付补偿费4.5万元,并当场签署了调解协议。至此,该案画上圆满的句号,矛盾涣然冰释。
暮色降临,远山滴翠。伴着夕阳,干警们揣着化解难题后“小欢喜”走在返程山路上。
回想,伫守乡村的和与美需要多方协力,小镇法庭干警们将继续当好守土尽责的“卫士”,用脚步丈量着田间正义,用实际行动让群众感受司法为民的“速度”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