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法庭丨“枫”解心结,双案同调,13万赔偿当庭清!
近日,茅坪人民法庭成功化解了一起同时涉及本诉与反诉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在法庭的主持下,除保险公司赔付近20万元外,肇事者杜某自愿向伤者赔付13万元并当庭付清。
事故结怨,调解初陷僵局
2024年10月,一起隧道内的摩托车相撞事故,造成王某、望某受伤。经交警部门最终认定,杜某越单黄实线逆行超车负主责,王某无证驾驶且未开车灯负次责,望某无责。然而,双方对责任划分的多次争议及事故后王某、望某夫妇之子小王的几次上门理论,让两家关系彻底破裂,对立情绪深重。
案件诉至法庭,矛盾升级。王某、望某起诉索赔,杜某随即提出反诉。庭上,双方态度强硬,均明确拒绝调解。一边是伤势较重、诉请赔偿数额较高的望某夫妇,一边是刚参加工作、经济拮据的杜某,加上反诉纠缠,调解看似走入“死胡同”。
情理法交融,破坚冰
面对僵局,法官深知一纸判决难解心结与履行难题。
“判决书能分责任,但解不了心结,也解决不了杜某实际赔不出的困境。我们要找到一条既能保障原告权益,又能让杜某有能力履行、避免陷入失信的路。”
法官决心迎难而上,以“背靠背”方式分头深入沟通。
面对满腹怨气、不愿让步的小王,法官耐心倾听其愤怒与担忧。
“我理解你父母受伤的痛苦和责任认定的坚持,”她语重心长,“但‘争一口气’有时争来的是更长的煎熬。若判决后对方无力履行,执行陷入僵局,伤者等得起吗?调解不是认输,是为了更快、更确定地拿到赔偿,让家人得到更好照顾。”
法官设身处地给小王分析快速获赔的重要性,最终让其渐渐放下排斥情绪。
而面对杜某赔偿能力的不足,法官则多次联系其父母。起初,杜某父母因对儿子不满及经济压力,态度消极。
“小杜还年轻,若因无法履行成为失信被执行人,对他未来工作、生活甚至成家影响巨大。一家人遇到难关,共同面对才是正道。现在帮他,既是担责,更是给他重新站起来的机会。”
法官则从情、理、法交融的角度,耐心解释,最终触动了杜某父母,他们愿意筹措一部分钱款,帮儿子渡过难关。
诚意促和解,当庭即履行
经过法官的不懈努力,转机终于出现。杜某的赔偿方案从最初几万元,提升至13万元,由承诺分期支付改为当庭一次性付清!且杜某对于反诉请求,自愿不要求王某赔偿。
“之前闹成那样,没想到能和解。这归功于王法官一次次推心置腹的沟通,给我们把道理利弊讲透。能做到这份上,我们信服。特别是当庭拿到钱,解了燃眉之急,我们愿意和解。”小王感慨道。
杜某母亲则紧握王法官的手,“谢谢您不厌其烦开导!我们想通了,再难也要帮孩子过坎,不能让他背一辈子包袱。”
“纠纷实质化解,不仅是算清赔偿账,更要修复关系,让当事人带着对法律的敬畏和对未来的希望离开。”法官总结道。
本案的成功化解,是茅坪人民法庭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立审执”一体化的生动实践。承办法官精准把握矛盾焦点,将“调解”与“履行”通盘考量,以责任心、同理心和调解艺术,既解“法结”更化“心结”。
下一步,茅坪人民法庭将持续深化“调解+执行”一体化解纷,聚焦源头预防和前端化解,努力推动更多矛盾就地、实质、高效解决,切实做到“小事不扩大、大事不激化、矛盾不上交”,提升群众司法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