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县人民法院四项措施扎实推进信息化建设
为积极适应司法新常态要求,进一步提升法院信息化应用水平,秭归法院结合工作实际,对照群众诉讼需求,采取四项措施扎实推进信息化建设,有效提升了法院信息化应用水平,提高了审判工作质效,方便了群众诉讼。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领导班子对信息化建设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分解工作,明确责任,落实到人。成立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亲自抓、亲自管。其他班子成员一一确定联系部门,分头抓、分头管。院长多次深入法庭,亲自检查指导干警信息化应用工作,强化法官干警信息化应用意识,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推进、人人有责的工作局面。
二是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在信息化建设中,秭归法院根据自身实际,从自身薄弱处、群众需求处着手,明确工作重点。通过综合分析,秭归法院将科技法庭建设、卷宗电子化建设、数字审委会建设、电子签章系统开通等工作作为重点,系统部署,深入推进。同时,购买添置了电脑、打印机、扫描仪等设备,进一步夯实全院信息应用硬件基础。
三是严格监管,把控质量。为了确保信息化建设高质量推进,秭归法院制定了信息化建设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建设阶段和步骤内容,并将建设施工验收纳入纪检监察日常监管范围,严格施工标准,确保工程质量。通过有效监管,已顺利完成5个标准型科技法庭、数字化审委会、电子签章系统开通工作。同时,建立了科技法庭使用等各项工作制度,使信息化建设各项目建得好、用得上、长期化。
四是强化应用,发挥功效。秭归法院将提高审判质效、方便群众诉讼作为信息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程度发挥信息化建设效用。对已建成的科技法庭,积极投入使用,适时开展庭审直播,倒逼法官进一步规范庭审活动,深化司法公开。发挥数字化审委会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全力推广网上立案,方便边远地区群众诉讼。积极应用电子签章系统,实现法律文书“立等可取”。一年来,秭归法院通过电子签章盖印文书2360份,通过网上立案1150件,极大地减轻了群众的诉累。